一個螺螄粉品牌故事——企業(yè)家回憶錄(6)

 作品節(jié)選    |      2022-02-26


20世紀80年代末,周小林拖家?guī)Э?,帶著夫人和二個幼小的孩子從柳州來到南寧謀生。他認為南寧是廣西中心城市,人多機會多,自己能闖出一條路來。他利用父輩傳給他的柳州螺螄粉烹飪手藝,買了一輛便宜的三輪車和一些簡單的餐飲工具,在南寧秀靈路擺起了柳州螺螄粉小吃攤。


開寫傳記為湖南、貴州廣西、廣東的企業(yè)家代寫自傳書稿、回憶錄書稿、企業(yè)史、品牌發(fā)展傳記。

廣西米粉源于秦王朝時期的百越領地。由于秦軍征戰(zhàn)百越的士兵大多為西北人,以面食為主,為了讓西北人能習慣南方的稻米,伙夫就用大米做出了“米面”,也就是今天的米粉。米粉在廣西既可以作為早餐,也可以作為正餐主食和消夜美食。

“無米粉,不廣西”。

柳州螺螄粉主要以圓條線粉為主,用的是干粉,在煮之前需要浸泡。柳州螺螄粉特點在于其配螺螄肉,用田螺肉或江河中的小螺螄肉均可,加酸筍、紅辣椒等佐料煨制。螺螄粉的味美還因為它的湯料,螺螄湯由螺肉、豬骨、藥材、天然香料等方熬制而成。吃前先把米粉置滾水中燙一下,撈起,加入酸筍、油炸腐竹、黃花菜、木耳絲、青菜、花生等配料,再加入一勺螺螄湯,“酸、辣、鮮、爽、燙”,提神爽口,讓人欲罷不能。

螺螄粉是柳州原創(chuàng)小吃。“不食螺螄粉,枉為柳州人。”由此可見螺螄粉的魅力。

初到南寧,周小林在秀靈路附近租了一間只有10平方的房子,算是有了落腳點。白天作為加工中心,煮螺湯,配調(diào)味品,存放原料,晚上用來睡覺。由于房間小,一張床、煤氣罐、灶具、鍋碗瓢盆、幾張簡易桌凳、原輔料和一輛三輪車,讓房間滿滿當當,擁擠不堪 。周小林夫婦和小兒子睡床上,大兒子睡三輪車上。三輪車是重要資產(chǎn),放外面擔心被偷,只能放在本來就擁擠的房間內(nèi)。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,周小林搬下三輪車上的餐飲工具,放一張小小的草席,抱起大兒子,讓他睡在車廂內(nèi)。

到1990年,周小林35歲,大兒子4歲。

秀靈路是廣西職業(yè)建設學院所在地。學生多,人流量大。

周小林憨厚實在,待人真誠,加上祖?zhèn)鞯穆菸嚪凼炙?,口味好,分量足,便宜,周小林的螺螄粉生意好。每天擺攤十幾個小時,賣1000碗螺螄粉,用大塑料桶裝錢。那時,一碗螺螄粉5毛錢。他的顧客多為建設學院的學生,每天都是大擺長龍,排隊吃粉,成為秀靈路上的一道“風景”。

1992年,在中國企業(yè)發(fā)展史上注定是一個有轉(zhuǎn)折意義的年份。那一年,大批體制內(nèi)知識分子紛紛停薪留職或辭去鐵飯碗,主動下海創(chuàng)業(yè)。周小林是一位農(nóng)民,初中文化。他不懂這些,他只是大時代里身份卑微的小人物,只知道全心全意,真誠待客,做好一碗正宗的柳州螺螄粉。

有一天,一位老客戶,也是建設學院的一名學生對他說:“叔叔,你生意這么好,不如開螺螄粉店,不用路邊擺攤了,就不用風吹日曬這樣辛苦啦。”老客戶的好心建議讓周小林如夢初醒。

三年多來,他就像一臺機器,早出晚歸,沒有時間,沒有精力思考。他知道擺攤很掙錢,但沒有想過如何更多更好地掙錢。每天就是買菜,熬湯,賣粉,年復一年,周而復始。

1993年的一天,周小林的螺螄粉店開張了。這家店周小林共花了5萬多元。

顧名思義,他是柳州人,賣的是螺螄粉,分量足,酸辣鮮爽,回頭客多,店名就叫“柳螺香”。位于現(xiàn)在大沙田地鐵站附近,屬于比較老舊擁擠的街區(qū)。40平方米的小店,從外面看貌不驚人,普普通通。但就是這樣一家小店,每天三班倒,每天人來人往,每天賣出1000碗螺螄粉。任憑周邊的各類中餐粉店“城頭變幻大王旗”。30年老口味,30年屹立不倒。

1998年的一天,一名老客戶,按現(xiàn)在的話說就是忠實粉絲,對周小林說:“你這柳螺香粉店生意太好了,還不如發(fā)展加盟,這樣能把柳螺香做起來。你一個人累死累活,再好也是一家店”。周小林開始琢磨加盟這件事。

由于柳螺香螺螄粉店的生意太好,整天都是顧客盈門。引起同行和一些想開螺螄粉店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注意。這一年,真的有人上門懇求加盟柳螺香。

周小林的操作方法很原始,也很簡單。他讓加盟開店者掛起自己的柳螺香招牌。主要供應對方螺螄粉的核心原料——他自己的成品湯料包。除了湯料包收點費用外,沒有其他費用。主原料米粉和輔料都是對方自行采購。

有朋友曾問他:“既然有人一定要加盟,你為什么不收加盟費呢?”

周小林性格溫和,總是為他人著想。認識他多年的朋友們幾乎沒見過他紅過臉,發(fā)過脾氣。他全心全意,真誠待客的樸實服務理念,從消費者自然地用到了加盟者身上。想到自己從一無所有到擁有一家螺螄粉店的艱辛過程,想到有些加盟者和自己一樣是外地人、鄉(xiāng)鎮(zhèn)來的,想在南寧立足謀生,他說:“能幫忙就幫忙吧。人家剛開店,還沒有賺到錢,賣湯料我已經(jīng)賺了。”

20多年后的今天,已經(jīng)是二家柳螺香加盟店老板的舒金鳳回憶說:“我與柳螺香的緣分,要從一次逛街開始。1999年,16歲的我在逛街時,路過秀靈路一個螺螄粉攤吃粉,看到粉攤老板周小林掛著招工牌,就向老板自薦,老板覺得這小姑娘挺機靈的,就留下來幫工。我本名叫舒金鳳,當時老板娘看我長的眉清目秀,就叫我阿秀,這一叫到現(xiàn)在都20多年了。”

就這樣,從1998年到2008年公司成立前的10年時間,沒有做過一分錢廣告,全靠口碑相傳,柳螺香已擁有15家加盟店。



 
一個螺螄粉品牌故事——企業(yè)家回憶錄(6)

企業(yè)家傳記、個人IP故事范例:《柳螺香十年》

這些年我和我的團隊到底做對了什么?靠什么殺出重圍?還有什么不足?那些苦苦掙扎在虧損線的餐飲企業(yè),他們到底做錯了什么?被困在哪里?...

查看詳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