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談自傳回憶錄的語言風格——開寫傳記創(chuàng)作經驗談(5)
人生故事研究院 | 傳記作家陳駿 | 2025-06-12寫回憶錄是很個人化的事情?;貞涗浭且环N表達,是一種溝通,一種在不同時空坐標上的溝通,你愿意用別人的語言和讀者溝通,還是愿意用自己的語言呢?
這就是問題所在。
開寫傳記的觀點:千人千面,10個人的回憶錄應該有10種語言風格。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,性格不一樣,每個人都是鮮活的,對于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,那么反映在回憶錄上,也應該是千人千面。
寫作是一種與文字密切相關的創(chuàng)造性活動,通過思維活動,把腦海里的顯意識和潛意識反映到文字上來。回憶錄可以是散文、隨筆、游記、故事、評論或是這些的綜合體。
普通人的回憶錄不需要華麗的語言,不需要宏達敘事,只要讓人感到自然流暢,簡潔,具體,多用動詞,圍繞主題描述,避免過度口語化,避免啰里啰嗦,避免陳詞濫調,避免宣教,摒除人云亦云,少用套話空話,忘掉職場上的強勢的官腔用語,讓讀者看得明白就好,讀者愿意看,讓讀者感動、共鳴就更好。
韓愈在《答李翔書》中提出了他對散文寫作的獨到見解:“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,惟陳言之務去,戛戛乎其難哉!”
不破不立。把幾十年職場生涯練就的“對外語言”盡力拋棄掉,讓自己成為語言上的窮光蛋,用自己心底的語言,講述你的人生故事。講述的的時候,不用考慮:講這個事對誰好不好?有沒有不好的影響?重不重要,直覺于心,我手寫我口,就沿著自己的潛意識迸發(fā)出來,讓其自然流淌,你會發(fā)現完全不一樣的自己。
拉里·布魯克斯在其《故事力學》一書中講到了他認為好的語言風格的三個層次:
好的寫作風格:句子清晰、直接,形容詞和描述很少,但很有效。干干凈凈,沒有跑題,沒有用力過度。行文不以追求風格效果為唯一目的。讀者沉迷于故事之中,不會注意到詞語、句子和段落。
更好的寫作風格:闡明這一時刻以及其中人物的潛臺詞。在這方面,“我”人稱通常比第三人稱更適合進行人物內心的刻畫。
更(替換詞)好的寫作風格:文筆輕松、流暢,暗含幽默風趣,必要時表現出細微差別和微妙之處,需要時又給以直接的力量。文字具有大道至簡的特性,沒有表現出用力過度。這樣的結果是,作者的風格很容易被辨識出來,如歌手的聲音一樣,清晰明確,有個人特色,因此提升了讀者的閱讀體驗。
我們并不要求寫作者的語言多么華麗,描寫多么細致,但好的作品應當讓人感到自然、順暢,這是你的故事能通過文字傳達給讀者的前提。更進一步的追求,則是在持續(xù)不斷的寫作中建立自己的語言風格。
這三個層次和開寫傳記的回憶錄改稿潤色是相對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