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傳記可以"虛"呢?人的記憶會模糊、遺漏,甚至自我美化。比如:你記得小時候家里很窮,但具體每月每天一日三餐吃啥可能記不清;你和家人對同一件事的回憶可能有出入。如果記不清某次對話的原話,可以用大意概括,而不是編造;如果忘記某個細節(jié)(比如那天穿什么衣服),可以略過,或者寫"記不清了",而不是瞎編。例如傳記主人公回憶說:"1978年冬天,我媽在廚房給我煮了一碗面,具體說了什么記不清了,但那種溫暖的感覺至今難忘。"這里可以合理潤色,如這樣描述就變成了場景——那晚寒風刺骨,我媽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面,輕聲說:“趁熱吃,別餓著,鍋里還有呢。”(這里就是補充合理想象,但沒篡改事實。原回憶是一句概述)如果捏造事實呢?我媽含著淚說:“兒子,以后這個家就靠你了!”(如果媽媽根本沒說過這話,就是虛構編造) 傳記不是干巴巴的年表,它需要讓讀者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時代背景。適當?shù)拿鑼懩茏尮适赂?。舉例說明:
1980年,我爸下崗了,家里經濟困難。(抽象描述,困難到什么程度呢?這是干巴巴的事實)
合理潤色(虛):"1991年年冬天,我爸把廠里倒閉前發(fā)的一個月工資攥在手里,在門口抽了半包煙。隔天一大早,他推著自行車出去找活干,車鈴鐺聲在冷清的巷子里格外刺耳。"(沒改變事實,但讓場景更鮮活了)
不真實:"我爸下崗后,立刻創(chuàng)業(yè)開了公司,三年后成了百萬富翁。"(如果根本沒這回事,就是欺騙讀者)
傳記回憶錄中什么是絕對不能"假"的呢?關鍵事實不能篡改。如時間、地點、人物關系:比如你明明沒去過某個地方,卻寫"我在那里經歷了人生低谷";成就與經歷:比如你只是普通職員,卻吹噓自己是公司高管。其次,不能歪曲他人形象。如果你寫傳記涉及他人(家人、朋友、同事),不能為了突出自己而貶低別人。比如你和朋友曾經有矛盾,可以客觀描述,但不能惡意抹黑。如:虛構:"我創(chuàng)業(yè)成功全靠自己,合伙人就是個拖后腿的。"(如果對方其實貢獻很大,就是歪曲事實)真實寫法:"創(chuàng)業(yè)初期,我和合伙人在管理上有分歧,后來各自選擇了不同的方向。"還有,不能編造心靈雞湯。很多人喜歡在傳記里加"頓悟時刻",比如:"那一刻,我恍然大悟,人生從此改變!""我淚流滿面,終于明白了生命的真諦!"如果這些頓悟根本不存在,就是虛構;"我在山頂看到日出,突然頓悟,決定放棄高薪工作去支教。"(如果實際是失業(yè)了才去支教,就是美化自己)真實寫法:"失業(yè)后,我一時找不到方向,朋友建議我去山區(qū)試試支教,沒想到這一去就是五年。"
如何做到"可虛而不可假"?時間、地點、事件、人物關系必須真實。場景描寫、心理活動、對話可以適當潤色;不確定的事,老實交代:用"可能""也許"等表述,避免絕對化。比如:"奶奶說那時候很苦,但具體多苦,她也不愿多提。"還有,如果寫的是家族史或他人故事,讓當事人或知情者看看,確保沒歪曲事實;如果是自傳或回憶錄,必須基于事實。如果想完全虛構,那就寫成小說,別打著"真實故事"的旗號。
開寫傳記網站為你總結:傳記寫作的底線。
可以"虛"的:
補充合理細節(jié)(如天氣、環(huán)境、人物表情)。
調整敘事順序(倒敘、插敘)。
優(yōu)化語言,讓故事更流暢。
絕對不能"假"的:
編造沒發(fā)生過的事。
篡改時間、地點、人物關系。
為了美化自己而貶低他人。
記?。?zwnj;好的傳記,是真實的,也是動人的。你可以讓故事更好看,但不能讓它變虛假。
如果你在寫傳記時遇到具體問題(比如某件事不知該怎么表述),可以告訴開寫傳記網站,我?guī)湍惴治鋈绾渭壬鷦佑终鎸嵉貙懗鰜?!開寫傳記,開始寫吧!我在開寫,我已開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