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創(chuàng)辦自傳代寫網(wǎng)站——廣西開寫傳記過程中,常有退休老人詢問我老人回憶錄怎么寫好?怎么寫自傳開頭?怎么寫序言?如何寫傳記后記?如何給自己的自傳起一個好的書名?自己的回憶錄要寫哪些內容?等等。
想自己寫自傳回憶錄的老人,多半是職業(yè)生涯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,取得了不少榮譽,想記錄下來,傳給后代。作為家風傳承的的一部分。我認為,在動手寫自傳回憶錄前要做好二方面的準備:
一是回憶線索,你想記錄哪些人和事?這項工作要做得好,勇于自我提問,自我解答(大多數(shù)普通老人的回憶錄很少有挖掘自己靈魂深處的聲音,流于表面,這可以理解)。
二是,找?guī)妆久藗饔浕貞涗?,或者報刊雜志的人物故事反復讀一讀,看看人家是如何安排篇章結構的?用什么語氣講述的?你認為寫得好的地方在哪里?模仿其篇章結構是可行之道。
今天的開寫傳記專欄,為你分享《人物》雜志出版的“看見”系列圖書,一套5本。書寫各行各業(yè)的風云人物故事,采用人物特稿的敘事手法,短短篇幅就能勾勒出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。能寫出如此成功的人物故事,一方面是記者嫻熟人物特稿的寫法。在我看來,更重要的不是寫的功夫,而是訪談的功夫。每個人物都要采訪主人公周邊幾十位人物對主人公的回憶和看法。往往一個人物故事的訪談內容達到幾十萬字,最后數(shù)易其稿,濃縮成一二萬字。如此慢工出細活,才能有我們看到的精品。
當然,我們普通老人寫的自傳回憶錄,大多是沒有書號僅供親朋好友收藏,印刷少量,不對外的禮品書。不可能和專業(yè)記者相比,但我們可以學習其表現(xiàn)手法。回憶大量細節(jié),還原當時對話,寫出人物價值觀的變化等等。
在《人物》雜志出版的“看見”系列圖書中,比如在《當眾孤獨》這一冊里,收錄了13位演藝明星的人物故事。如游蕩者吳秀波、18歲張大成人的王俊凱、“霸王”面壁的陳凱歌、討論戲劇意義的寧浩和黃渤、寡人周星馳、自由之路郎朗等等。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,被時代裹挾前行,一切笑容的背后往往是常常的憂傷。如果只是寫這些人物表面風光的故事,就是失敗的寫作。
老人們自己寫自傳回憶錄,可以老有所為,健腦養(yǎng)生,傳承家風,留住家族記憶,好處多多。有些老人自己不會寫,但想找人代寫自傳,這也很好。開寫傳記,開寫傳記,位于廣西的自傳代寫公司。代寫老人回憶錄、父母回憶錄和創(chuàng)始人自傳。開始寫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