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有三不朽,立功、立德、立言——你的公司需要一個講故事的人


“過去的歲月看來安全無害,能被輕易跨越,而未來藏在迷霧中,叫人看來膽怯。但當你踏足其中,就會云開霧散。”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柏瑞爾·馬卡姆在《夜航西飛》第十一章開篇的一段話



主要經歷

90年代初,我做記者,跑政法、科技和企業(yè)口。
 
大衛(wèi)·奧格威的《一個廣告人的自白》影響了一代廣告人,我想進入廣告業(yè),那是廣告野蠻生長的年代。我托人給我開介紹信,到市圖書館以研究港臺廣告的名義,連抄帶畫港臺報刊的廣告(不開放,普通讀者看不到),200多頁的A4、A5筆記本,我抄了5本。我憑借“綿綿不絕”的廣告創(chuàng)意(是真的有天賦)進入一家廣告公司,寫文案,拉廣告,拉贊助,由此我養(yǎng)成了收集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家資料的習慣。
 
當一個小城市的企業(yè)(主要是國營和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)被眾多的廣告公司、“皮包公司”、各路神仙“忽悠”了一遍又一遍之后,沒有硬關系拉不到業(yè)務,糖煙酒公司是廣告大戶,可我想燒香都找不到廟門。沒有業(yè)務就沒有收入。

我第五次走進一家國營罐頭廠,僅僅是為了一筆2000多元的活動贊助。這一次廠長沒有趕我走,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后面,抬頭,瞄了我一眼:“年輕人,我佩服你,我們廠供銷科都像你這樣就好了。”

我站在辦公室前:“這次我從你這里拉不到贊助的話,我就去闖深圳了。”

這位廠長似乎感受到了一點壓力,也沒想到我能給他壓力,站了起來,兩手叉腰,啤酒肚魔術般地漲了一圈,“你以為闖深圳的都是你這樣的人嗎?”像是好心提醒,我也聽出言外之意:你沒有人脈、沒有資源、沒有級別,就是一“三無人員”。此時,我那輛半舊的“永久”自行車,停在罐頭廠大門100米開外的路邊(國營廠看門老頭看人下菜,給他看見,可能大門都進不了,經驗之談)。



后面無路,只有往前,我從深圳到了泉州。
 
為了省錢,我在深圳羅湖火車站睡了一星期。“去了三次深圳人才市場,門票5元。有一天凌晨2點多,我在站前廣場中間草坪,背靠一顆大王椰樹迷迷糊糊睡著了,等我醒來時,草坪上散落幾張車票,“我的車票怎么會在地上呢?”我一摸上衣口袋,牛仔夾克左胸口袋位置被割了6厘米的口子,“遭小偷了!”才凌晨三點多,四下望去,不少等車的旅客在草坪、車站走廊躺著、坐著休息,只有幾個十幾歲的孩子手拿棍棒在“玩耍”,是不是朝我的方向偷看,“被這幫賊孫子盯上了。”還好,證件和一點錢藏在我腳上穿的高幫皮鞋鞋墊下。一個牛津包坐在屁股底下沒被割。過了一會,我收拾行李,慢慢走到走廊的保安亭,向保安說明被小偷盯上了,保安見怪不怪,好心地說:“天亮前別出去,這兒呆著。”
 
白天我犯了愁,工作無音信,住旅館又舍不得,要是一直找不到工作怎辦呢?我去電話亭給幾家投簡歷的公司打電話,福建泉州的一家電器企業(yè)表示錄用我了,讓我馬上去華強北一座商務樓套房集合,公司雇一輛大巴,要把新招聘的20多位員工,連夜送去泉州公司……

 

天色微明,露出了紅磚厝。
 
90年代中期后,在泉州幾家企業(yè)先后做過廣告文案、品牌策劃部經理、包裝和平面設計。記得和廣告人葉茂中有過合作——拍攝10秒、5秒的動畫廣告套餐(以前電視上流行的品牌一句吆喝、露臉廣告)。打他電話,討價還價。他說:“假如我開個小飯館,不會指望所有人都來吃飯。”霸氣。唉!葉茂中老師。
 
在一家集團公司任職品牌策劃部經理期間,我辦公桌上的電話和傳真常常是一天到晚響個不停,都是全國各地的廣告公司、媒介公司求合作的,還要時不時接待不請自來登門求合作的。我的嗓子常常是啞的,桌上總少不了清嗓子的含片,茶杯總泡著胖大海。由于我有創(chuàng)意,會寫文章,會設計,懂媒介策劃,懂得和各類公司打交道,為公司節(jié)省不菲的廣告費,這一切老板看在眼里,有一次,他站在我辦公室門口說:“他媽的,陳經理,你忙到連女朋友都沒有,這樣,人事部也歸你管,你先給自己招個女朋友回來,他媽的。”
 
于是,常常是周六早上,我坐上老板的淺咖色奔馳去廈門人才市場招聘,每次來回專車接送,有時老板也同去,主要是招地推酒類促銷員,歸策劃部管理。公司有一款保健酒走酒店、飯店通路,需要美女促銷員,要見過世面,放得開,會聽,能說,有考核指標,壓力大,人員流動大,所以經常招聘。
 
很快,我就在廈門人才市場“招聘”到了女友,一個從北京遷居廈門的有美術功底的女生。有一次周末,她從廈門來公司約我去清源山看宋代的大佛。幾天后,老板又是一頓“罵”:“陳經理,他媽的你真有眼光,你女朋友很有氣質,他媽的……”
 
老板40多歲,小學文化,“他媽的”不離口,眼神犀利,投機生意在行,做實體遜色。夏天也是長袖襯衣,打領帶,披一件米黃色薄薄的西裝,很紳士的樣子。
 
在幾家公司廣告部門任職,我想清楚一件事:我只適合單干,一個人做事情,像一個工匠一樣專注一樣事情。
 
激情過,困頓過,心頭上始終壓著一塊石頭——明天我要干什么?能干什么?苦悶的時候,我給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陳培愛教授寫了一封信,訴說一個廣告人的迷茫和理想。沒想到他及時回了一封信,贊賞、肯定我對廣告理想的堅持,并給我開了一份長長的書單,這封信我收藏了多年。
 


 

只有往前走,路是走出來的。
 
我系統(tǒng)研究中外報刊雜志經營方法,計劃創(chuàng)辦一份DM廣告雜志。經朋友介紹,我找了一位廈門的律師當合伙人,資金主要由她出。
 
為此,我進行了半年多的準備,在北上廣深、西安、成都和重慶搜集了幾十本DM廣告雜志,研究其優(yōu)劣。書店只要有媒體經營的書籍我都買來研讀,特別是《南方都市報》的市場打法讓我受益。
 
新千年開啟,廈門地產升溫,她撤資炒房去了,我的DM雜志夢破滅。
 
這個夭折的項目,源自于我多年的剪報習慣,和我訂閱的財經報刊雜志。至今我還保留一本20年前的A3剪報本。我的初衷很簡單,我的策劃能力加上屬于自己的媒體,就能成就自己。那些年,我訂閱的報刊雜志真不少,沒少花錢。
 
《國際廣告》月刊12元后來漲到15元;《中國經營報》1.5元每份,《銷售與市場》月刊7.5元(后來除了上旬刊、下旬刊);《經濟觀察報》和《21世紀經濟導報》剛創(chuàng)刊就訂閱了,2元一份,米黃紙,一份報紙很厚,拿在手里都感覺自己特有內涵;《商界》雜志月刊7.5元;《中國廣告》月刊大概10元或12元,還有二份企業(yè)家雜志、《新周刊》等幾種。政經雜志《南風窗》是斷斷續(xù)續(xù)買來看的,我喜歡財經作家吳曉波的專欄文章,有他的文章就買。
 
這些報刊雜志閱讀時間長的有10年,如《國際廣告》(現為《國際品牌觀察》);20年的如《商界》。
 
2012年,我心血來潮,突然想看看《國際廣告》還在不在,就在網上找,發(fā)現改版了,難看,有點不倫不類(不是現在的《國際品牌觀察》的風格),但電話還是打過去了,“你好,你們改版了?從你們97年創(chuàng)刊我就買,買了10年沒斷過,整整占了我一個7層的大書架……”
 
“……謝謝!謝謝!非常感謝你的支持!”那種卑謙的中年男性的聲音今天仍然縈繞在我的腦際,如同今天一個中年男人的隱喻:不是我們不努力,而是時代左右我們的命運。
 
 

上天給你關上一扇門,就會給你打開一扇窗。
 
一個偶然的機會,我認識了一位從聯想集團辭職創(chuàng)業(yè)的軟件工程師“陳總”,我在品牌和廣告方面的理論和經驗讓他興奮,他會做網站讓我如遇救星,很快我們成了朋友,向我建議:
 
“既然你現在做美術培訓,不如做一個招生網站,投資少,見效快。”
 
此時,中小企業(yè)擁有自己網站的很少,360的周鴻偉,正推銷3721電話黃頁(1680元一個頁面),馬云的淘寶剛上線,免費入駐。高考美術培訓班是我和女友一起辦的,教室在前埔不夜城三樓,有150平米。她是美術老師,公派日本留學一年,學習工業(yè)造型設計,又在中央工藝美院進修,來到廈門后在廈門人才市場和我相識。
 
就這樣,經過幾次改版,從單純的高考美術招生網站,到以“中國”開頭的漫畫培訓網站(那時沒有限制),再到動漫教育行業(yè)垂直門戶平臺,成就了我的互聯網版的媒體夢。這個夢我堅持了10年。

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,韓國文化創(chuàng)意產業(yè)崛起。電影電視劇、音樂、時裝設計等席卷天下。由于海爾投資的動畫片《海爾兄弟》的成功,國內媒體探討動漫畫現狀和發(fā)展,介紹日本動漫畫商業(yè)流程的文章漸漸增多,國內鼓勵發(fā)展文創(chuàng)產業(yè)的呼聲越來越高。我系統(tǒng)研究了韓國、日本和美國的動漫畫產業(yè),結合自已美術培訓的優(yōu)勢,自然想到了動漫畫的職業(yè)培訓。
 
廈門有發(fā)展動漫產業(yè)的先天優(yōu)勢——早期臺灣的動漫游戲企業(yè)來到廈門,培養(yǎng)的人才陸續(xù)向上海、杭州、廣州、深圳流動。所以,當廈門媒體集中討論動漫產業(yè)時,我馬上就推出動漫畫職業(yè)培訓課程,改版網站,等于天時地利都占了。當時,百度和GOOGLE 都有不少人推薦我的網站。騰訊動漫頻道剛上線不久,經常轉載我編輯的文章。一些動漫畫雜志來約稿合作,國內的一些動漫游戲企業(yè)和我聯系要求發(fā)稿,我又多了一筆發(fā)稿費的業(yè)務。
 
這10年間,由于我的個人興趣和要給學生講動漫編劇(輔助課程,核心課程是繪畫和軟件)的需要,我系統(tǒng)研究了美國、日本、法國和國內的劇本,如:《花木蘭》《獅子王》《怪物史萊克》《玩具總動員》《海底總動員》《圣誕夜驚魂》《小雞快跑》《埃及王子》《冰河世紀》《怪物公司》等,日本動畫劇本《龍貓》、《風之谷》,中國動畫《打鬧天宮》、《鬧海》,法國的動畫劇本《國王與小鳥》等等吧。研讀這些劇本,讓我對“故事”有了深入的了解。
 
2007年,廈門文化藝術中心落成啟用,文化館長邀請我們入駐?!稄B門商報》人才版對我整版報道。一家有名的美術學院干脆給我發(fā)來一張“委任狀”,任命我為廈門動漫考級辦公室副主任。我想,這太不靠譜了。這讓我想到了鋼琴考級,甚至小學生還有口才考級,一個孩子不參加你的培訓班,不參加你的口才等級考試,就不會講話了嗎?口才就不行了嗎?廈門文化藝術中心一位領導也在邊上痛斥:“想錢想瘋了,會畫這個卡通是多少級,能畫那個背景是多少級,亂彈琴。”我知道,我要推廣這事,能給我?guī)聿簧贅I(yè)務,畢竟,學習動漫畫是個“風口”,家長愿意掏錢,可我不愿干這事。
 
2007年5月1日,老一輩漫畫家、雜文家、幽默理論研究專家方成老師來廈門文化文化藝術中心辦畫展,舉辦一場“漫畫如何取材和創(chuàng)作”的講座,并參觀我們的培訓教室。方成老師穿著一件牛仔夾克,顯得精神,年輕。我給他的一罐飲料他一直拿在手里。他對貼在教室墻上的動漫畫作品看得很仔細。他強調說:“中國動漫一定要從傳統(tǒng)文化中吸收營養(yǎng)!”
 
那幾年,我見識了不少文化名人,如電視主持人作家靳羽西、李敖的女兒李文博士,她們和書上、媒體上給我的觀感一樣:個性化,和靳羽西合影的時候,她笑著說:“咦!我在紐約見過你。”
 
 

這段經歷讓現在的我多了一種看待成功者、看待名人的視角。面對名人、面對企業(yè)家,我始終記著學者余秋雨說過的話:“一切過于長久的笑容背后,都掩藏著致命的憂傷。”我始終記著美國非虛構作家蓋伊·特立斯寫名人故事的三種視角:寫成功者的精神世界,寫失敗者的美學世界;想要表現一個人的驕傲,就一定表現這個人的痛苦;找到人物背后更大的東西,建立時代坐標。
 
那些年,我經常一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,作為總編,我要編輯稿件、處理訪談和約稿事項,經常加班到凌晨3點,有一次電腦電源都燒掉了。很少有人知道平臺上一萬多篇被業(yè)界經常轉載的圖文是我一個人編輯完成的,都以為我的背后有一個厲害的團隊。
 
 

盡管忙,但對工作之外的廣告創(chuàng)意策劃仍舍不得丟。
 
有一年,在一個什么會上,偶遇了一位《海峽導報》的編輯,正為完不成廣告版面任務發(fā)愁,我說,你的策劃思路有問題,你應該用版面內容策劃帶動版面廣告銷售,變被動為主動,學一學《南方都市報》是如何做策劃推銷廣告的。我給他舉個例子,比如說,沙縣小吃(那一年沙縣小吃突然在廈門的大街小巷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,雖然便宜,但同時投訴質量和衛(wèi)生問題也不少。)完全可以策劃一期新聞,甚至搞個榜單——沙縣小吃放心吃榜單,半版新聞,半版廣告,或者說,一版新聞,一版廣告,這樣的廣告關注度較高。其它行業(yè)可以復制。一個月后,《海峽導報》上真的就出現了關于沙縣小吃的半版新聞和半版廣告。
 
大約在2004年,我正兒八經“帶過”研究生呢,過了一把臨時編外“碩導”的癮。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一個廣告學研究生,為了撰寫論文,題目大意是“廣告語非語境表達在現實中的運用”,經朋友的朋友(是這研究生老師)介紹找到我,在一起探討了二周現實中廣告語是如何出籠的,及現實中,廣告主、廣告公司和受眾對廣告語的理解及理論支撐。
 
2007年4月,廈門文化藝術中心舉辦“我為動漫狂”作品展覽。我認為應該用一個獎項牽頭,成為品牌,往“賽事經濟品牌”上靠,成為廈門的一張名片。我想到北京早就有個“金猴獎”(創(chuàng)意顯然來源于動畫片《大鬧天宮》),廣東有“金龍獎”,那廈門這個獎應該叫什么?我的大腦沒有延遲一秒,“金海豚”三個字就冒了出來。2008年,廈門舉辦了頭一屆“金海豚”動畫作品大賽,今年已是17屆了。
 
90年代后期,我系統(tǒng)研究過“賽事經濟”,研究過國內外眾多成功賽事案例,我對這種無中生有的賽事經濟充滿激情。但我的缺點和優(yōu)點一樣突出,我有創(chuàng)意的能量,卻沒有社會的能量。牽頭人需要有足夠的能量,能拉來贊助,還有組織和協調各方資源的能力,要八面玲瓏。我把創(chuàng)意給人家,可能熱臉碰冷屁股,要不就是為人作嫁衣,和我沒關系。說到底,只有大機構能辦。現在講來,只能當故事聽。
 
在一次,廈門的一個互動傳媒營銷會議上,我的鄰座是北京一家出版社的編輯,因為她看到我的桌上放著厚厚的筆記本、一本張瑞敏的傳記和一本葉茂中的書,主動和我聊了起來。當她得知我當過幾天記者,有多年廣告品牌策劃的實踐,甲方乙方都干過,還喜歡收集商業(yè)人物報道資料時,對我說:“其實,廣告策劃這一行競爭激烈,沒有名氣和平臺很難出頭。找準方向很重要,商業(yè)人物故事策劃是一個不錯的方向。就是當一名企業(yè)傳記策劃人,為企業(yè)家、商業(yè)人物策劃商業(yè)故事。”
 
真是干一行說一行,這位李編輯話語中肯,認為我可以往這個方向走,會有前途,做生意就要做有錢人的生意嘛。但我沒有重視,也沒有精力研究這件事。來自全國各地的咨詢電話占用了我不少時間,主要用QQ和手機,晚上11點都有家長打電話咨詢。
 
現在回頭看,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注定的。我相信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留的,也相信“風口”的力量;見識了真誠朋友的無私幫助和鼓勵,也領教了虛偽朋友的貪婪和背叛;享受了被人仰望的虛幻,也品嘗了大幕落下的孤寂。
 


我相信:即使我什么都沒有,至少還有人生經歷。
 
2015年,大眾創(chuàng)業(yè),萬眾創(chuàng)新。我在北海一家電商孵化器擔任項目申報撰稿人和創(chuàng)業(yè)導師,給年輕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撰寫和輔導商業(yè)計劃書、創(chuàng)始人小傳和品牌故事等,并系統(tǒng)學習了源自西方的非虛構創(chuàng)意寫作。
 
我注冊“開寫”商標。起初的定位是:為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講故事。得到了一些客戶的好評。河北滄州貝麗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玉給我短信留言:“陳老師好,剛看完你寫的稿!一句話!好!雖然還有一些修楚(注:應該是修改的‘改’。他在東莞去深圳前海的大巴上給我發(fā)短信,我為他的前海“小四版”上市敲鐘演講撰稿和其他故事)與調整、我們就簡單文字溝通了一次!您就有如此理解與水平!佩服!”
 
2016年10月的一天,在廣西闊邇登家具集團八樓,我和闊邇登董事長朱景能有一段有趣的對話。當我談到我在北海農產品電商創(chuàng)業(yè)受挫的經歷時,他說:“我們這些老家伙不行嘍,什么年齡就干什么年齡的事兒,電子商務讓年輕人去干,調整自己的位置,干自己適合干的事情。能寫故事真的很好啊……”
 
朱總說得對。時代在變,而人性和人類渴望故事從未改變。人到中年,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的命運。思來想去,我還是適合干幕后的“狗頭軍師”,寫點文章來保命。

關于命運,我們經常會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:相信宿命論的人認為,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,仿佛冥冥之中早有安排;而不相信的人覺得,人生不過是一個舞臺,我們自己才是擁有自由意志的演員,決定著各自人生劇本的榮辱興衰、成功與失敗、幸福與痛苦。
 
人生中的一切都是一個圓圈。兜兜轉轉,我依然拿著一支筆、一個本子。也好,善始,善終。

 

代表作品

企業(yè)家傳記、名人傳記類:

《未來之光》(3D打印科技行業(yè));
《人生的使命》(名門之后創(chuàng)業(yè)歷程);
《柳螺香十年——所有的勝利都是價值觀的勝利》(餐飲行業(yè));
《苦難與輝煌——謝金華回憶錄》(時裝行業(yè));
《夢想之路——一支伸縮桿的世界之旅》(伸縮桿工具行業(yè));
……


家族傳記、個人回憶錄類:

《一生的腳步》;
《峰頂之巖——王岫巖回憶錄》;
《我們這一輩子——從苦難到幸福的生活》;
《三生有幸》;
回憶錄改稿潤色案例:
《苦樂人生》;
《三分春色一輪秋月》。
……
 

客戶說
 
2023年4月28日,杭州華一強實業(yè)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強:
 
“兩個晚上看完~算是迫不及待過目陳老師作品哈,感謝!應該說95%內容都是真實的,還原度可以(替換詞),行文可以(替換詞),有一點——個別方面重復度稍有點高——可能是想強調,比如:老弱病殘這個詞,覺得太多了,去掉一半。傳遞我的成長和思想部分,恰如其分是核心和亮點部分!關于德商匯——走沙漠,感覺烘托的還不夠爆,可能我感悟的還原和表述還沒到核心。產品細節(jié),或一些提升反思,截取下來基本沒做調整雕琢。覺得后期要優(yōu)化一下~~顯得主題不突出。另外,關于一些總結細節(jié)上有點多,不是公司員工根本看不懂,或者也未必需要關心這么細,變成內部資料了,感覺可以歸納一下~有點拉低格調。……辛苦陳老師!來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,當藝術作品了。”
 
 

江蘇一外資銀行副行長(家族傳記《峰頂之巖》主人公的女兒):
 
“陳作家,書收到了。非常感謝您的創(chuàng)作,看的時候我都感動落淚了。辛苦了,謝謝。把定稿的電子版再發(fā)我。”

 

2023年9月14日,企業(yè)家傳記《未來之光》主人公:
 
“我是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(yè),寫作也沒問題,就是時間和精力不太夠,從網上搜到您也是緣份!”

“(看了你的網站和稿件)喜歡的風格。”
 
“相信您以前很多的經驗積淀能完成我一個小小的心愿。”
 
 

一位回憶錄作者同行:

“看了您的網站,覺得您的人文關懷令人佩服。”
“寫一個很一般的回憶錄,可能我研究一下也能湊合。但是想要寫一個很不錯的回憶錄,就需要您這樣的(省略)功底。”
“您給我一種在修行的感覺。”

 
人生有三不朽:立功、立德、立言

 
人生有三不朽,立功、立德、立言,我能做的,拿起一支筆、一個本子,為你立言,把你的“言”立得住、立德久,能為你做一點立言的工作,是我幸運的事,就像蘇州客戶(外資銀行副行長)去蘇州動車站接我時說的,“你做這事有功德。”